「曠野」的意義
在聖經原文中,「曠野」一詞,意義非常廣泛。它~~
a. 是指沙石滿佈的貧瘠沙漠或不毛荒野;
b. 亦可指一些未經開墾的泥灰土地;同時,
c. 極可能是野獸出沒覓食的地方;甚至,
d. 將是羊群賴以為生的乾曠草場。
一般信徒以為「曠野」代表犯罪作惡、離棄上主、被上主懲處、被否定、被離棄、被驅逐的地方,亦是屬於魔鬼的區域,人在那裡,等同走進魔鬼懷抱,受到試探引誘。
最著名的「曠野」事跡,是以色列民因叛逆上主而在曠野飄流。若直接按聖經解說,都認為這是以色列人犯下不信和拜偶像等罪所引起的。
然而,「曠野飄流」的歲月,是上主向選民展示祂堅守與亞伯拉罕盟約的黃金時刻。祂照顧子民的日常所需;在他們迷惑之時,藉摩西頒布十誡;在以色列社群秩序混亂時,祂昭示立身處世的標準與法度;並親自建立信仰群體的記號,命定不同節期和各類的節期生活方式,以確立耶和華子民的身份。在這些年月,耶和華上帝藉著經歷實踐了引領教導,向子民顯示自己的屬性:祂是自有永有、可以行奇事有權能的上主,更反覆強調神人的盟約關係。
他們在曠野飄流的日子,絕不是白費的。那些年月,那些光陰,對形成基督宗教文化具有極重大的意義!這事跡更成為基督宗教神學重要的基礎,包括:上帝論、基督論、救贖論、教會論和天國論等。
故此,「曠野」亦是上主向人自我昭示的地點,記錄了祂與我們的愛顧同行,就是--帶領、供應、援助、信守、恩慈、安慰、拯救。
新約裡的「曠野」,代表人物就是施洗者約翰。他在約但河附近的曠野修煉傳道,為人施洗。耶穌領受洗後,亦在曠野中經過四十天的禁食祈禱與受試探。祂在公開傳教後,也常走向曠野祈禱。因此顯出--曠野,是人們靈性修煉,整理生命,學習與主親近、專注愛主、準備生命的地方。